目录
先锋·理论
身体与感知:杰弗里·巴瓦建筑中的柱元素设计魏前程;谭鑫鑫;1-5
现象学与类型学在乡村振兴项目中的综合运用方舟;倪阳;6-11
现代教堂建筑的场所精神营造——以张家港基督教堂为例秦存升;郭晓阳;12-15
2000年—2020年我国城市空间活力研究成果分析陈锦棠;肖云松;陈子琦;李泳;16-20
老龄出行安全视角下地铁站公共空间危险源评价与防控策略董贺轩;罗颖;谢琪熠;盛亮亮;21-26
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武汉里分社区脆弱性评估及韧性提升对策研究——以保元里、汉润里为例祝笋;田晟;27-31
理性之圆——牛顿纪念碑形体的象征性探究徐震;王磊;32-36
系统科学视角下的当代建筑形态分析研究沈雄;徐伟;37-41
基于现象学还原论的路易·康的建筑思想的解读王发堂;邓睿;42-46
设计·技术
基于装配式设计理念的养老服务设施应变模块设计研究张献泽;刘滢;崔鸿基;陈飞雪;张启惠;王佳琪;47-50
环境能量调控与腔体整合——某高校南通创新基地教研楼设计邱维颢;黄勇;51-55
基于眼动脑电同步监测的地下公共空间的空间认知研究汤寿旎;贺国庆;马志豪;56-59
便捷出行视角下大型高铁客站空间使用后评价——基于旅客的主观满意度研究李建红;60-63
智能化背景下大型综合医院门诊空间适老化设计研究王冰冰;赵湉;64-68
购物中心生态型秀场空间特征研究陆文羽;徐晓燕;69-72
“外卖社区”公共空间微更新研究——以武汉光谷青年城社区为例水思源;李卓;彭雷;杨健文;73-78
基于展品—空间关系的博物馆设计策略研究——以柏林新博物馆为例刘凯然;李坤;79-83
风险社会下老龄化老旧社区韧性提升模式研究陈思翰;孙海刚;夏大为;殷俊;陈思彤;曹粤宁;钟杞铷;84-87
规划·园林
丘园养素:信仰景观的恢复性特征研究初探李畅;陈静;88-91
新疆草原游牧聚落的人居环境与聚落风貌整治设计研究——以牧民定居聚落典型民居为例王珂;塞尔江·哈力克;92-97
基于城市织补理念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探索——以漳州古城东宋河片区改造为例杨佳麟;王绍森;李立新;唐洪流;98-102
基于AHP的城市滨水空间设计评价——以武汉市青山江滩公园为例李颖钰;徐虹;103-107
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城市片区协同开发研究——以武汉市重点功能区为例李博;杨杰;黄志毅;108-112
城市老旧小区非正规商业空间类型及分布特征研究——以济南佛山苑小区和棋盘小区为例黄轲;王新;113-117
基于空间行为分析的老旧住区公共活动空间更新研究——以北京丰台区东高地生活区为例李晓丹;桑弘翼;王通;马天怡;118-122
文化·历史
文化地理影响下的粤西南风土建筑特征徐粤;123-127
叙事文本视角下泉州传统民居中建筑装饰的词汇寓意研究——以蒋报企故居为例唐琰;毛桦颖;杨建华;林静;128-133
基于BIM的历史建筑保护——以武汉大学周恩来故居为例童乔慧;任晨晨;134-138
陕西铜川地区窑洞民居形制特征简析李琰君;马甜;吴李玥;139-144
空间叙事理论及其影响下的乡村工业遗存再利用实践——对比解读三个典型案例窦启轩;赵秋吉;145-149
亳州北关街区会馆建筑院落空间特征研究季文媚;刘书林;150-153
由王府花园到公共园林——明清昆明翠湖园林的变迁研究刘笑;张剑文;154-157
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形态演变与驱动力因素研究韦晗雨;陈嘉欣;王国光;158-162
基于江南水乡地域的村落活化更新策略——以浙江杨墩村为例陈继锟;王竹;邬轶群;贾苏尔·阿布拉;163-167
纪念与生活的融汇——金华烈士纪念园金坤;方斐;金义茗;唐葆亨;168-171
漳州市图书馆、科技馆外幕墙的特征性设计王书华;张婧;柳春;杨昇;172-177
随“芯”而动·公共服务视角下的档案馆开放性设计探索——汉口银行档案中心为例高洁;郝鹏飞;178-18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