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先锋·理论
事件性的重构:越地城市临水空间场所感再生策略戴美纳;1-4
15~18世纪西方古迹调查记录图像与文化——以“真实性”概念变化为线索唐湉;陈蔚;戴月;5-9
欧洲近十年(2011—2022)集合住宅设计发展趋势——基于密斯奖的分析冯姗姗;韦昱光;10-14
原生与永居:基于世界遗产福建土楼活化再生的思辨王竹;孙源;郑媛;陆激;15-20
貌合神离的追求——赖特有机主义与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研究韩林飞;王皓;21-24
设计·技术
基于医疗效率的流线适应性升级改造——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为例王发堂;熊力;陈华华;25-30
乡村振兴背景下冀南邢台地区传统民居储藏空间研究马玉洁;胡洺泷;31-34
城市“非典型”旧社区有农化更新研究刘长安;李欣桐;周忠凯;刘建军;35-40
从低碳节能角度探索地域性设计本质——以埃塞俄比亚Abyssinia银行总部大楼设计为例赵重洋;郝晓宇;肖星;41-44
基于随机森林的县城活力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——对湖北省31个县的实证贺慧;张庆昊;刘畅;周乐禹;张彤;45-50
国外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公共艺术建设模式研究——以纽约、巴黎、东京为例李家宁;李险峰;李源;任子奇;51-55
跨学科视角下的高校集群化科研建筑空间组织设计研究——以重庆大学理科楼,斯坦福大学克拉克中心和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为例刘杨;黄有萍;阎波;56-62
基于AHP-FCE的绿色校园环境性能使用后评价研究——以某行政学院(新校区)为例姚欣;邱文航;程娜;杨雷;吴银光;李运江;范波;邓金艳;张辉;柯子康;63-67
基于多主体后评估的大学校园规划优化策略研究涂慧君;吕子璇;68-74
新旧融合:“相似性”理论下的建筑色彩数字化实验——以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(庆春院区)为例李如诗;王行健;75-79
儿童行为视角下的小学校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研究——以南京市10所小学为例周扬;钱才云;阳志韬;80-84
规划·园林
我国国家工业遗产空间分布特征与系统活化策略张泉;邹成东;85-89
风景园林学视角下的堤防江滩演变研究——以武汉市为例秦凡凡;万敏;黄高平;90-94
立体街区及其实践与研究进展王云静;董贺轩;95-99
三重生态视角下加州城市社区公园的规划建设研究刘凌云;陈金巍;陈蕾;100-106
基于多源数据的民宿关注差异分析及其空间优化策略卫诗琦;贺勇;翁奕柔;魏丰;徐怡宁;107-110
基于街区一体化理念沿街老旧建筑立面改造策略研究——以孝感市槐荫大道为例安栋;周辉;杜龙斌;刘卫东;王牧野;111-114
轨道交通沿线地区多尺度TOD效应综合评价——以武汉市1、2、4号线为例梁敏;徐涛;115-121
景村融合视角下的草原聚落更新策略研究——以那拉提风景区哈茵赛村为例朱紫悦;塞尔江·哈力克;张朔;122-126
在城市更新背景下滨水地区的“四个再造”修复策略——以孝感市老澴河为例廖桂瑛;宋坤;汤俊军;余佳;安栋;127-132
韧性视角下苏州老新村更新策略研究许艳娇;133-137
文化·历史
黔东南肇兴侗寨多姓传统村落“认同——空间”互动演变杨亚;侯亚伟;彭璟;李军;138-145
泉州市西头村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特征初探严巍;黄楷滨;赵冲;牛元莎;146-149
基于潜在消费者画像的传统村落中式婚庆文旅建筑策划——以江西省金溪县全坊村为例杨丽;汪菲菲;张艳兰;150-154
色彩地理学视角下徽州传统村落色彩风貌特征调查分析苏剑鸣;刘雪晴;155-160
基于委托经营模式的特色田园乡村发展策略研究——以苏州市南厍村为例韩璐潞;许艳娇;161-165
21世纪00年代的地域性标记——以三个大型城市文化建筑为线索王艺姝;杨乔戈;刘恒宇;166-170
寿县清真寺建筑构造形制与营造研究季文媚;马俊晨;汪立才;171-175